2025年1月,我从国内出发回美国继续春季学期的学业。因为从北京没有直飞明尼阿波利斯的航班,我中途在日本东京转机,也借此机会在东京停留了几天短暂旅行。虽然只是数日之行,但所见所闻丰富而深刻。
古代:寺庙与神社中的肃穆与神秘


东京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仍是那些古老的寺庙、神社与传统建筑。在这次旅行中,我选择在浅草寺旁边居住。到达当晚,我便连夜前往浅草寺参拜,并非常幸运地抽到了“吉”签文。据称浅草寺并不像一般寺庙基本都是吉签,反而有高达三分之一的概率抽到凶签,所以吉签都是凭“真运气”才能抽到。晚上的浅草寺,在灯光投影下若隐若现,明暗交织,带来一种独特而神秘的氛围。随后在白天我再次到访,从正面观赏寺庙,更能体会其堂皇正大、庄严肃穆的气势。

我第二个拜访的是位于上野公园的上野东照宫。事实上,我前后两次去这个地方。第一次到访时,只以为这是一座普通的小神社,没有特别在意。后来了解到,它其实是德川家的家庙之一,于是再次前往。不得不说,这座神社虽外表初看并不不起眼,但装饰十分精致,唐门金碧辉煌、充分体现出将军家的富贵与规制。


第三个参拜的是明治神宫。由于内部供奉的是日本近代中心人物明治天皇,这应当是东京规模最为宏大的神社之一。仅仅是门口的鸟居,就比其他神社大上数倍。神宫的大门与楼宇开阔高耸,显得巍峨壮丽。前来参拜的人必须穿越长长的神道,整个过程庄重而正式。我去参观时,恰逢神宫内展示日本学生毛笔书法大赛的优秀作品。这些书法作者虽然年纪不大,但在巨幅纸张上写出如此端正有力的大字,实在令人佩服。

我这次旅行参观的最后一个与古迹相关的地点是新宿御苑。由于我前往时正值冬季,大部分草坪光秃秃的,只有部分区域仍郁郁葱葱。我主要围绕园中一座湖泊步行了一圈,湖边景色层次分明,树木与灌木交错分布,平台与水洩相映成趣,步移景异,意境深远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无论我在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前往这些寺庙神社,总能看到大量民众前来参拜。在楼宇前参拜的区域,往往要排成若干条队伍,许多人同时参拜时仍需耐心等待。特别是明治神宫,人流量极大,甚至需要按照固定的路线上下山,以防止对流带来的安全隐患。此外,所有的寺庙和神社也提供御朱印或者守护的售卖,可以作为纪念品购买。售卖价格并不昂贵,通常约500日元一份,作为收集爱好者,我当然是毫不犹豫入手。

除了这些知名神社,还有一些体量较小却别具风情的神社值得注意。例如某个夜晚我在街头漫无目的地散步时,偶然在街角遇见一座伏见三宝稻荷神社。这座神社夹在两栋住宅楼之间,总共占地恐怕仅有个位数平方米。但当我走近时,竟真看到有当地居民在双手合十、默默礼拜。或许这些小型神社才更具有“生活中的信仰”,更能给居民带来心灵归属感。
现代:繁华都市的节奏与视觉冲击

东京也是一个极度现代化、繁华无比的超级大都市。在这次旅行中,我专程探访了两大著名的十字路口:新宿十字路口与涩谷十字路口。这两个路口都是人山人海,人潮涌动。每当绿灯亮起,四面八方的人流瞬间交汇、穿行,景象壮观。我去的时候都是晚上,街道灯火辉煌,各式各样的霓虹招牌琳琅满目,令人眼花缭乱。巨大的霓虹灯牌和LED屏幕悬挂在商场楼宇之上,整个氛围极具赛博朋克感。在涩谷十字路口,我还看到了著名的忠犬八公铜像。铜像因历经风霜,颜色早已斑驳不已,但正是这份沧桑,反而更容易令人想起那段动人的守候故事。


某晚我还造访了东京著名的“银座巨城”。这里地价高昂,据说每平米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日元。街道异常整洁,四处可见拎着大包小包的购物者。商场内高档品牌云集,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奢侈牌子,不愧为亚洲最顶级的高端消费天堂之一。

另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地方是浅草寺附近的隅田川边。夜间漫步河边,对岸晴空塔灯光璀璨,高楼林立,颇有黄浦江畔的即视感。电车、游轮穿梭湖面,营造出立体都市景观。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处金色、形似黄色大便的流星状雕塑。事实上,它是朝日啤酒的“燃烧小宇宙”黄金雕塑,风格特立独行,超出了常规理解,堪称现代城市艺术中的异类存在。

还有一次经历则略带尴尬。某晚我误入歌舞伎町一番街。因为我事先知道这里是东京红灯区之一,原本并未打算前往。但那晚我因找不到餐厅而临时选择了一家麦当劳用餐,结果这家店就位于歌舞伎町一番街的巷尾。用餐完毕走出街道没多久,就看到了那块著名的红色街牌,两旁还有站立揽客的男男女女,这才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。
西式:明治维新与近代国家的建筑印记
东京并不只有古风建筑与现代都市景观,在这两者之间,还存在一种独特的“西式”风格,那便是明治维新后引入西方元素的历史建筑。

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京站。我原本只是想搭乘地铁从站内出来,结果在出站回头的一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艳到了:在一片高楼大厦、玻璃幕墙之中,居然矗立着一座风格酷似19世纪欧洲红砖建筑的老站房,沉稳典雅、别具一格,仿佛穿越时空般。另一处充满西式风格的地标是日本国会议事堂。这栋建筑建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,拥有巨大的白色柱廊、方形尖顶中央塔楼,从正面看去颇有美国国会大厦的影子。它从设计建造起至今,跨越大正、昭和、平成、令和时期,历经风雨,见证了日本政治中心的权力更迭与历史变迁。


最后一个西式风格景点是日本桥。这一桥梁在国内旅游软件中并不常见推荐,但在东京却吸引了不少西方游客。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,上方则覆盖着现代环城高速立交桥,旧与新形成强烈对比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桥上的灯座——其雕刻的生物既有东方龙的双须,又有西方翼兽的双翼,呈现出东西融合的奇特风貌。夜色下灯光昏黄,更添几分神秘与威严,令人遐想这座桥曾承载的经济腾飞与国家愿景。
二次元:圣地巡礼与文化共鸣
作为二次元文化的发源地,东京自然是无数动漫迷的朝圣之地。虽然我自认为不是“老二次元”,但因看过不少动画,依旧对这类文化颇有兴趣,所以在这次旅行中,我特地探访了两大圣地:秋叶原与池袋。
不得不说,日本人在这方面的开放程度着实让我震惊。在商场和大楼内,各类十八禁图书、产品光明正大地陈列展示,让初来乍到的我略感文化冲击。

我个人更偏爱“日常系”的翻剧,大多数喜欢的作品是由芳文社出品。因此我也特地前往了芳文社总部大楼拍照“圣地巡礼”。虽然只是在门口拍了一张照片,但已感到满足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前往芳文社的路上,我还路过了一座巨大的商场,其中有一座似乎废弃已久的巨大过山车,呈破败状态横架在建筑之间,仿佛在默默诉说这片区域曾经的辉煌与现在的沉寂。

至于秋叶原和池袋,虽然我看的是冷门番剧,在这些地方找不到太多相关周边,但翻找自己“推”的IP商品仍是种享受。加上这些地方的商品确实价格不菲,我最终只买了一些徽章之类的小物件作为纪念。正如网友所说,秋叶原和池袋的魅力,其实不在于你能买到什么,而是在翻找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氛围与乐趣。
观景台:高空俯瞰城市与富士山的遥望
东京的高空观景体验也是一大特色。众所周知,日本有许多免费开放的观景台,这次我特意避开收费的晴空塔,选择了两处免费的高层俯瞰点——文京区政府观景台与东京都厅观景台。

文京区政府的观景台较为紧凑,适合白天游览,视野开阔,可以远眺晴空塔等标志性建筑。

而东京都厅观景台则是东京最为知名、规模也较大的观景台。我选择在傍晚时分前往,目的很明确——就是为了看看富士山。众所周知,富士山在白天常被云雾遮盖,只有清晨与傍晚最容易看清其轮廓。果然,我在观景台西望时清晰地看到了富士山的轮廓线,极为震撼。

夜幕降临后,站在高处俯瞰东京夜景,灯火璀璨,万家灯火令人感动。正当我准备离开时,发现东京都政府大楼外正在进行灯光表演。据我了解,这个灯光秀每半小时一次,有不少游客冒着寒风在楼下广场欣赏。由此可见,东京在吸引游客方面确实用心。

东京大学与国立博物馆:知识与文化的沉浸体验
由于我目前仍是学生,对于高等学府天然抱有敬意,因此这次我也特意抽时间参访了东京大学。非常幸运的是,我前往当天,东京大学的考试周尚未开始,校外人员仍可入校参观。


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安田讲堂,这座建筑中心高耸,极为强调向上的视觉效果,确实能理解为何有人将其戏称为“哥特式建筑”。讲堂下方是东大主要的学生餐厅。每天仅在限定时间对外开放。我因为等不及而在进校前已用过餐,所以在开放时间内进入食堂后,仅象征性地吃了一个蛋糕,算是“在东大食堂吃过饭”的纪念。这里的就餐可以直接刷西瓜卡,十分便捷。安田讲堂旁边还有一个知名景点——三四郎池。作为夏目漱石笔下的取景地,当我看到实景后,不禁感叹:就像清华的荷塘一样,看起来如此普通的池塘,竟然能被文豪写得如此意境深远优美。

另一个景点是东大的赤门。它原为御守殿门,因传统规定:御守殿门一旦破坏便不可重建,因此这座赤门能屹立百余年尤为珍贵,东大的各种校友会也往往在名称中含有赤门作为象征,已然成为东大最具识别度地标之一,前来拍照留念的游客也络绎不绝。


此外,我还参观了东京国立博物馆。这是一座馆藏极为丰富的博物馆,不仅有日本的文物,也包括中国、韩国、东南亚地区,甚至还有一具真正的埃及木乃伊,可谓包罗万象。对我个人来说,最感兴趣的是日本大名的铠甲,摆在展柜中仿佛一个个迷你武士,栩栩如生;还有一些日式服饰与器物,也极具特色。对于书画书法爱好者,这里同样有不少可看之处,例如《祭侄文稿》与《兰亭集序》的临本,让人驻足良久。
饮食:从平价快餐到机场美食,热水也贴心
这趟旅程中,我也尝试了不少日本美食。

首先当然是著名的肥牛饭,我选择了すき家(Sukiya)。在出发前就听说它是比吉野家更物美价廉的选择——量大、便宜、好吃。实际尝试之后果然如此,不负小红书网友和当地留学生的推荐。

另一个频繁光顾的餐厅是一兰拉面。这家店我在旅途中吃了不止一次,但每次都排队。其特别之处在于,全程无需与服务员语言交流:点单时只需在选项表上画圈,表格支持中日英韩四语,非常友好。即使用餐中有特殊需求(例如要求周围顾客安静些),也可用桌上的四语提示牌与服务员沟通。

在浅草寺附近的一家餐厅,我还吃到了一顿融合风格的定食:照烧鸡米饭配味增汤、沙拉、猪排与土豆饼,日西合璧,十分特别。

当然,到了日本自然不能错过回转寿司。我在新宿附近找到一家店,总共花了约2000日元,品尝了各类寿司:生鱼片、熟肉类、鱼仔、蔬菜等多种组合,吃得酒足饭饱。


离开日本的当天,在羽田机场也有惊喜发现。那天早上我还没吃饭,便在机场美食区用餐。这里有超好吃的抹茶饼、饭团与章鱼烧,不仅味道一流,价格也没有比外面贵多少,堪称“机场中的良心价”。
最后一个必须一提的细节是:在日本,热水十分容易获取。与美国不同,几乎所有便利店都能买到热矿泉水。对于像我这样习惯喝热水的人来说,实在是贴心便利,完全不必自带保温杯出门。
结语:短暂但意义非凡的旅程
这次东京之行虽然时间不长,但我每日步数几乎都超过三万步,可谓劳累却满足。从古代神社到现代都市,从西式建筑到二次元文化,从观景台到校园与博物馆,再到丰富多彩的美食体验,每一步都让我感受到东京的多元与魅力。
最后,我怀着满满的收获与满足离开东京,飞往美国,继续自己的日常生活。内心却已悄然埋下一个念头:东京,是一个值得再次踏足的城市。